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研究)徐國榮教授
「我是徐國榮,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副院長,主管學院的研究事務。我的研究領域聚焦於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在人類疾病中的應用,關注包括傳染病、癌症及過敏相關疾病。其實我在進入研究院之前,我曾擔任中學教師六年,當時已成家並育有一子。然而基於對科學的強烈興趣與信仰的感召,我放棄原有的一切,踏上科研之路。離任時我已擔任科主任兼宗教主任職務。我早在大學四年級撰寫畢業論文時,已選擇DNA研究作為方向,這是我畢生的學術摯愛。」
徐國榮教授曾在2003年沙士疫情爆發期間,帶領研究團隊率先破解沙士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近年他的研究重點,由傳染病轉到困擾不少都市人的過敏性疾病。
「近年我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塵蟎與益生菌領域,至於疾病方面,我對濕疹問題感受甚深,因為在2018年我有一名學生受濕疹問題困擾,在殺害父母後自殺身亡。我很痛心,我作為一個過敏問題的研究者,為何我幫不了忙呢?從那時開始,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嚴重的過敏疾病,例如濕疹、紅斑狼瘡等的治療方法,這項工作至今仍在進行。」
徐國榮教授認為,未來醫學發展的兩大關鍵在於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以及精準醫學的進步。
「我作為醫學院的老師,未來醫學發展有兩大重點,首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能協助我們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人工智能不是一個威脅,將來人工智能會與醫生協作,令治療更有效,我目前也在這方面進行工作,是一大重點。第二個醫學上重大的範疇是「精準醫學」,過往同一種疾病,所有病人以相若的方式來醫治。 現時癌症的治療,很多時會進行基因分類,經過很多程序才決定用哪種藥物,以及用藥的份量,將來很多疾病也要需結合病人大量背景資料作分析,這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才可找出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屆時可提升醫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