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凡聲流動

簡介

GIST

主持人:傅凱駿

 
想要了解宇宙的真理,就得開始思考和能量、頻率、共振有關的一切 
— 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聲音,正是關乎能量、頻率、共振。它是科技和工程。由麥克風到擴音器,由錄音室到音樂廳,聲學的研究和運用,如何讓聲音還原甚至昇華?
  
聲音,也是藝術,甚至具治療的功能。   

節目由香港科技大學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傅凱駿主持,以聲音的科學與美學為主題,從既學術又生活化的層面切入,打開聲音世界的奧秘 。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19/07/2025

#9 聲學顧問鄧維謙談劇院及演奏廳的建築原則/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陳啟揚分享作曲作詞的聲音美學

 

成語「餘音繞樑」用來形容美妙的歌聲或音樂,但其實「繞樑」本身也構成令音樂動聽的重要元素!

樂團在音樂廳演奏完畢後,聲音往往不是立刻停止,而是帶有短暫殘存的餘響。由於聲源會傳送到天花板、牆壁、地板等地方,經反射後再傳入耳朵,這就是形成餘響 (或稱迴響/殘響) 現象的原理。

在音樂演奏上,迴響可以令音色更飽滿,但時間長短要控制得宜。迴響太短會令音色乾澀枯燥,太長又會令音色模糊不清。那麼,理想的迴響時間應是多少?一般而言,劇院的迴響時間大約介乎 1 - 1.3秒之間;至於音樂廳方面,由於沒有擴音裝置,只能靠場館反射,迴響時間應較長,一般會在2 - 2.2秒之間。

迴響的時間一般取決於音樂廳的容積、音樂廳的形狀等因素。有趣的是,觀眾人數會影響迴響長度,因此觀眾也是整個音樂表演的一部份呢!假如入場人數太少,場地可能需要增設額外的吸音裝置,以達至本來理想的迴響時間。 

除了音樂廳外,香港不少的演出場地,如啟德體育園、高山劇場等均因應聲學需求而有不同設計,本集繼續有專家,為我們解構不同場館的特色之處。

19/07/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5
香港電台第二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