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內容

    CONTENT

    Executive Producer:尤翠茵

    07/06/2025
    Photo Album
    Photo Album

    吳祉昊Marco出生數個月後就被發現弱聽,要戴上助聽器才能聽得到外面的世界,現在與人溝通需要很專注地留意對方的嘴唇。2023年時Marco取得在意大利舉行的世界聾人先生小姐大賽冠軍,他在社交媒體總結自己的感想:「盡力咁做好每件事,因為我知道嗰一刻我代表緊香港」。

    脫下禮服之後,Marco繼續學業,亦開始作新嘗試,他在一套講述聾人故事的電影中擔任其中一個主角,親身演繹聾人在主流社會中的遭遇。在介紹這套電影的場合,他與其他專業演員一齊出席,得到觀眾的讚賞;在今屆金像獎提名名單,Marco的演出更入圍最佳新演員,得到進一步認同。

    他自己又會如何看這些發展,會對演員之路有甚麼憧憬?在他眼中,聽障人士的遭遇在現實世界和電影世界有甚麼分別呢?今集主持富爸爸會和Marco談談心中理想。


    集數

    EPISODES
    • 沙畫給我的自我肯定—趙惠芝

      沙畫給我的自我肯定—趙惠芝

      趙惠芝小時候一直是個愛吃又有點胖的女孩。在九歲時突然暴瘦,又常常很口渴,家人起初以為她肚子生蟲,檢查之下,才發現原來是一型糖尿病。當時的惠芝不明白甚麼是糖尿病,只知道家人叫她不要再吃糖。升上中學後,她不想再天天打針。結果卻出現了併發症,包括神經病變,這併發症不僅令她常常受到電撃般痛楚。

      後來糖尿上眼,檢查時已到達第四期,只餘下三成視力。她喜歡視覺藝術、修讀設計課程,但她同時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再有價值,後來更跌斷了小腿骨,要好一段時間坐輪椅,讓她的人生完完全全停頓下來。但這個停頓卻成為了她人生的空白格,讓她開展新一段生命。後來她報讀了展能藝術會的藝術班,以繪畫紀錄心情,透過藝術交流,她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和事,她喜歡沙畫,聽過不同病友的堅毅故事,她繼續創作。

      今集主持富爸爸岑幸富和罕見病患者陳嘉敏會和趙惠芝一同畫沙畫和傾計。

      19/07/2025
    • 採菊東籬下 – 住在坪洲的日本農夫

      採菊東籬下 – 住在坪洲的日本農夫

      83歲的品川一誠出生在吉林。童年時,品川返回日本生活,30歲來到香港工作,從此在此定居。營役半生,退休後,他在坪洲租下一塊農地,創辦農莊,種植桑樹,推廣桑茶。

      他認定香港就是他的家園,並希望在這裡活到120歲。

      今集主持成家宏和愛美會到坪洲去探訪這位日本農夫。

      12/07/2025
    • 單手划獨木舟五公里世界紀錄保持者

      單手划獨木舟五公里世界紀錄保持者

      67 歲高誌樫是一名歷奇培訓導師,亦是單手划獨木舟五公里最快世界紀錄保持者。12 歲時攀爬圍欄執拾足球時意外跌斷右手,手術後因受細菌感染需要截肢保命,曾有一段時間配戴義肢,但覺得影響活動能力,故很快就放棄。高誌樫截肢後積極參與運動,曾代表香港參加殘奧會、遠南運動會及亞殘運等短跑及跳遠賽事。此外,他亦熱衷戶外活動,攀山、游水、踏單車都有涉獵。

      他更會單手划獨木舟,但如何掌握平衡及划水動作對高誌樫來說更是一大考驗,而且當時亦沒有教授傷殘人士划艇的相關經驗教練,全靠自己努力不懈,不服輸的心態,希望能與健全人士同行而去學習。2018年,60歲的高誌樫更創出最快完成五公里單手划獨木舟的世界紀錄,亦證明即使是殘疾及上年紀,只要勇於嘗試仍然能夠有一番作為。

      今集主持富爸爸和Wimmy會一齊跟高誌樫划獨木舟。

      05/07/2025
    • 大家都係同路人

      大家都係同路人

      雷特氏症Rett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集自閉、腦癱與腦退化於一身,身體不能自主、失禁、抽筋,要家人二十四小時照顧。由於機能不斷退化,壽命比正常人短促。

      徐江琼Helen的女兒家恩在3歲被診斷患了「雷特氏症」,Helen惟有放棄工作,日以繼夜看顧女兒,期間更患上乳癌三期,需要做手術及化療。Helen曾因治療太辛苦而想放棄,但她更擔心自己和丈夫會先於女兒離世,讓家恩失去照顧,最後她積極抗癌戰勝病魔。

      因為想更多殘疾人士照顧者得到支持的Helen,成立了志願組織「青草音符」,亦有份創辦了香港雷特氏症協會,為同路人家庭提供支援和服務。

      今集主持Vita有特殊教育經驗,她會和Helen一同分享。

      28/06/2025
    • 小設計大意義

      小設計大意義

      設計的本意在於改善人類的生活

      梁雯蕙和李崇山兩人都是設計師,他們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來改善身體障礙者的生活。他們透過創新的產品及小發明,讓身體障礙者都能夠融入社會,有更好的生活體驗。

      雖然香港鈔票有方便視障人士辨別鈔票面額的特徵,不過梁雯蕙觀察到,鈔票因為長期使用,特徵慢慢被磨損,點字特徵已近乎消失。梁雯蕙因而設計了一款直立皮革短夾,令視障人士閉眼一摸便可辨別鈔票面值。

      李崇山一直關心弱勢社群,他設計的產品是與庇護工場合作生產。雖然庇護工場的殘疾人士在生產過程經常遇到困難,但他的工具幫助到殘疾人士更有效地完成生產。 

      還有一個社福機構的設計團隊度身訂造輔助工具,希望可以解決一些日常生活的情況, 他們都希望透過設計,提升殘疾人士的生活質素,因為設計本意應如此。今集主持Angel會親身去了解一下情況。

       

      21/06/2025
    • 呀花的神奇變靚魔法

      呀花的神奇變靚魔法

      人人都可以扮靚,殘疾人士可以追求美麗,更可以為他人打造專業妝容。化妝師呀花十年前接觸一個共融劇團,多次參與化妝工作後與團員熟絡,發現殘疾人士沒有渠道學習專業化妝,於是成立共融化妝隊,在她的團隊中,有聾人,輪椅使用者等等。她相信不同身體情況的學員都可成為獨當一面的化妝師。人人都可以化妝,無關殘疾而否。

      呀花很想為共融化妝隊學員找尋工作機會,但一直以來機會不多,有一個展能劇團需要化妝師,邀請共融化妝隊初試啼聲。今集主持Angel和富爸爸會一同試試共融化妝隊的真功夫。

      14/06/2025
    • 我係吳祉昊Marco

      我係吳祉昊Marco

      吳祉昊Marco出生數個月後就被發現弱聽,要戴上助聽器才能聽得到外面的世界,現在與人溝通需要很專注地留意對方的嘴唇。2023年時Marco取得在意大利舉行的世界聾人先生小姐大賽冠軍,他在社交媒體總結自己的感想:「盡力咁做好每件事,因為我知道嗰一刻我代表緊香港」。

      脫下禮服之後,Marco繼續學業,亦開始作新嘗試,他在一套講述聾人故事的電影中擔任其中一個主角,親身演繹聾人在主流社會中的遭遇。在介紹這套電影的場合,他與其他專業演員一齊出席,得到觀眾的讚賞;在今屆金像獎提名名單,Marco的演出更入圍最佳新演員,得到進一步認同。

      他自己又會如何看這些發展,會對演員之路有甚麼憧憬?在他眼中,聽障人士的遭遇在現實世界和電影世界有甚麼分別呢?今集主持富爸爸會和Marco談談心中理想。

      07/06/2025
    • 鍾意食「細蓉」的緬甸阿哥

      鍾意食「細蓉」的緬甸阿哥

      31歲的 Sai Htong Kham溫文爾雅,一派學者風範。他來自緬甸,自稱「佛教徒」,但會喝酒吃肉,只是更喜歡追求靈性與精神生活。十年前,Kham從緬甸來到香港讀大學,之後唸碩士、做研究助理,現在是博士研究生,十年都在學術的「象牙塔」中度過。

      Kham感謝香港開拓了他的眼界,將他從昔日緬甸的窮鄉僻壤帶到現代化的國際都市。他也學會了回饋,加入了一個幫助難民的民間機構,在繁忙的學術生涯中為他們提供協助。初到香港的頭幾年,Kham很不習慣,這裏很少緬甸人,也找不到家鄉的餐廳,每次回國探望父母之後都不願回來。但現在香港確實他的家園,他強調是家園,不是第二家園。他掛念這裏的「細蓉」雲吞面、便利、人情世故,每次到海外參加學術會議都想儘快趕回來。

      大部分緬甸人都是彿教徒。生活在香港,Kham喜歡逛廟宇,在香火繚繞之處找到清淨與精神的滿足。從緬甸來到香港,Kham需要物質生活也渴望靈性的追求,他在這裡找到了這種共融的可能。

      今集主持愛美Omme和吳

      31/05/2025
    • 蛋糕魔法師

      蛋糕魔法師

      有人會從漫畫取得靈感,烹煮美味佳餚;也有人希望自己像卡通角色擁有蛋糕魔法,向他人分享快樂,實現夢想成為烘焙師。 Tiffany陳靜曦自小患上大腦麻痺症,行動不便,兒時動過兩次大手術,又遇過校園欺凌,這些經歷沒有讓她意志消沉,相反她努力突破肢體殘障的限制。

      2014年Tiffany開設烘焙店,為他人的生活加上一點甜。在家人的協助下,Tiffany的夢想走得更遠,她施展的蛋糕魔法,令媽媽Queenie和妹妹Vivian找到自己的方向,Tiffany和媽媽合作舉辦生命烘焙工作坊,由Tiffany教授配合繪本故事的造型蛋糕,媽媽負責講故事,一起分享、討論人生;大學修讀時裝管理的Vivian亦學以致用,設計網頁、營運烘焙店,努力為烘焙事業打拼。

      今集主持Angel和 Omaira del Carmen會一同來感受這個魔法。

      24/05/2025
    • 輪椅鋼琴家鄧卓謙

      輪椅鋼琴家鄧卓謙

      鋼琴家鄧卓謙是一名輪椅使用者,5歲開始學鋼琴,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2024年,他在美國的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進行了首次演出,他曾與多位世界各地著名的音樂家合作和學習。

      卓謙有先天性心臟病,1歲接受手術時出了意外,導致脊髓神經缺血性受損,失去下半身的活動能力,雙腿長期缺乏運動而肌肉萎縮,12歲時由助行架改使用輪椅至今。除了要使用輪椅有點行動不便外,卓謙不覺自己與別不同。

      能夠成為鋼琴家,媽媽功不可沒,卓謙2歲時,媽媽帶他到協康會接受訓練,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會玩多久,決定讓兒子自由發展,令卓謙愛上彈鋼琴。

      除了音樂外,鄧卓謙運動亦出色,曾參加里約殘奧會的乒乓球賽事。不過,音樂與運動之間,他選擇了前者希望能更專注走音樂鋼琴方向。他仍會繼續進修鋼琴,希望在音樂範疇更進一步。

      今集主持富爸爸岑幸富會和鄧卓謙一齊傾下計。

      17/05/2025